close

《二十二》:樸實克制卻直抵內心

作者:袁晴

14日,國內首部獲得公映許可證的“慰安婦”題材紀錄片《二十二》正式上映。上映四天,總票房已超過5000萬元,豆瓣評分更是給出瞭2017年華語院線電影的最高分9.1分。從沒有一部國產電影如此贏得人心,靠著強大的“自來水”打破並創造瞭創作者當初的心理預期,贏得眾多觀影者的一致好評。尤其是影片最後,密密麻麻的參與眾籌者的名單,讓人十分觸動。

影片沒有旁白,沒有配樂,沒有史料,沒有所謂的拍攝技巧。沒有偏見、苦難和沉重,沒有波瀾壯闊,沒有情仇愛恨,沒有傢國歷史,有的隻是真實的瑣碎的日常生活。樸實克制的畫面是如此的真實接地氣,如此真切的直抵內心。因為,她們“活著”這件事本身就蘊含一種強大的力量。

影片中的老人,臉上佈滿皺紋,語言簡單,笑聲爽朗,你很難看到歷史在她們身上留下的什麼痕跡,那些曾經的苦難經歷和淚水似乎都與她們無關,你終究會被她們的平靜和淡然所打動。她們樸素而尋常的一個動作,甚至一個眼神,便足以打動你,是那麼紮心。她們沒有歇斯底裡的仇恨,隻有平靜的生活,但就是讓你淚流不止。

“慰安婦”是一個沉重的題材,多少人想揭,卻不敢活生生地揭開,多少人想拍,又怕打擾到她們的生活,這是一段痛苦的歷史。但紀錄片《二十二》並沒有刻意的煽情。這世上,從來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發生在他人身上的苦難,我們或許會理解,或許會同情,但絕對不可能有同樣的體會。世事百態,每一位老人的晚年都不同。她們有的兒孫繞膝,有的孤獨靜坐。也許正如創作者所說的那樣,“慰安婦”這三個字其實是我們強加給她們的,走不出歷史的其實是我們自己。從這個層面上說,《二十二》其實是在講述生命的愈合,它在靜靜的用鏡頭講述一個人怎麼帶著傷去走完自己的生命之路。

葬禮作為電影的開畫也作為電影的結束,冬去春來,墳頭從白雪覆蓋到綠蔭蔥蔥。導演郭柯說:“如果我們再不看她們一眼,她們就像被一場雪覆蓋的山野,默默隱去。”這是一部跟時間賽跑的紀錄片。2012年,中國大陸公開曾有“慰安婦”身份的老人有32位,到2014年,存22位。如今等到《二十二》上映的時候,當初的數字32變成瞭8……隨著時間推移,“8”終將歸“0”,但紀錄片《二十二》就是為瞭警醒活在安寧現世中的後輩,在面對這道傷痛時希望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做到“不終日怨恨,但一刻不忘”。

韋紹蘭老人說:“這世界真好,吃野東西也要留出這條命看。”生活在這樣一個相對和平的年代,我們何其有幸?

殘破的蝶翼,是她們經歷風雨後的印記,致敬堅韌不屈、善良樂觀的女性。(袁晴)

[責任編輯:楊煜]

A428E963B4DD146D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c224ak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